农业发展
首页 > 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

“北安模式”助推红星农场有机产业发展

2024-12-19

“北安模式”助推红星农场有机产业发展“腾飞之旅”

来源:经济网 

      “要持续发挥‘北安模式’在有机产业发展中的科学指导作用…”日前,在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有限公司***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红星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与123名职工代表“围坐茶炉”,共叙“北安模式”加速振兴有机产业话题。

       “北安模式”是如何让有机产业踏上发展的快车道,步入腾飞之旅?

        筑牢粮安之基,有机产业“稳”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地处北纬48°三大黑土带之一的红星农场有限公司,坚守有机农业发展已有二十一年,始终按照“北安模式”绿色循环的发展理念,将保障粮食安全放在企业经营发展首要位置。

       公司从源头抓起,严格把控有机种植基地的选择与养护。通过多年的陪护与发展,目前公司的有机认证面积已达20万亩,有机转换面积10万亩,到2025年有机认证面积有望达到30万亩,为有机农业的发展筑牢了可靠根基。

       养地更要护地,红星农场有限公司通过“北安模式”科学合理的轮作休耕、秸秆综合利用、土地治理、粪肥还田等措施,让土地持续保持良好的肥力和生态平衡。同时,每年利用6000余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也为有机作物的茁壮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张红亮介绍:“2024年公司秸秆打包用于水蚀沟、鱼眼泡治理,年输送秸秆量达15万吨,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

       注入科技之力,有机产业“智”

       科技是***生产力,在“北安模式”数字农业的推动下,智能装备成为了红星农场有限公司有机产业腾飞的强大助力。走进红星农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类先进的智能装备正大显身手。在有机小麦生产基地上,性状智能识别仪、田间微型气象站、孢子捕捉仪、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等“四合一”智能监测装备的应用,有效监测和预防了赤霉病的发生。

       “今年我们还进行了激光智能除草机器人***模拟应用试验,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识别田间农作物以及杂草,发射高能激光对杂草进行灭除,除净率高于95%。”红星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齐雷介绍说。

       在日常工作中红星农场有限公司还积极的与各大科研院校合作研发,通过与哈尔滨农业科学院合作将白菜自动起收机械应用到有机白菜种植基地,日起收量40-50亩,相当于20个人工的日工作量,每亩节约成本100元。同时公司的有机农业大数据已悄然从“种植田间”走进“加工车间”,有机酸菜8道智能工序实现全自动装箱码垛,有机面粉生产线升级了数智设备15台套,一项项技术专利在亲民公司落户,通过品控系统实现了有机产品的全程追溯。在推进有机农业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推动融合之变,有机产业“活”

       多年来公司持续优化种养结构,不断完善有机全产业链条,除了传统的有机粮食作物,还大力发展有机畜禽养殖项目,发展蛋鸡、巴马香猪等畜牧产业,利用有机生产加工的麸皮、豆粕等副产品从源头上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利用畜禽产生的粪肥施入田间,实现农牧循环发展。

       公司还建有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生态环保猪场。拥有数字化智能猪舍1086平方米,配备现代化的料线料塔、空气负压机、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除粪机等,创新推出了“认养”模式,在微信端创建“认养一头猪”小程序,实现一键认养,全程监管,让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测到有机“猪宝”的生长过程。在饲养过程中,不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保障了高品质的有机猪肉并成功开拓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红星农场有限公司有机产业的发展,正凭借着独具特色的“北安模式”,通过对粮食安全的坚守、智能装备的加持以及三产融合的趋于完善,在现代有机农业领域开启了一场令人瞩目的“腾飞之旅”。这一模式犹如强劲的东风,为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筑牢根基、注入智力、增加活力,不断书写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新篇章。(侯越 冯加有 杨春禹)


© 2025 中能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